欢迎光临风湿骨病网

咨询电话:400-846-8746

除遗传因素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强直性脊柱炎?

风湿疾病

除遗传因素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强直性脊柱炎?

英萍医生:近年来,现代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原因及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尚未完全明确,-般多认为与遗传、环境、内分泌失调及自身免疫功能有关。除了遗传因素外,还包括以下因素。
(1)环境因素:这个环境因素-般认为与感染有关。据国内外大量与细菌感染相关的报道显示,强直性脊柱炎的感染病灶包括胃肠道、上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但只发现胃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与疾病活动有关,这些感染-般为多种细菌,以及衣原体、支原体的感染,尤其是肺炎克雷伯菌。
另外,有国外研究称,大约有6%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合并溃疡性结肠炎,还有很多报道证实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肠炎的发病率要比正常人高。

所以环境因素,也包括饮食卫生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尤为重要。
(2)内分泌因素:刚才咱们也提到了,男女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临床症状、病程、发病年龄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比如男性发病率高、发病高峰年龄比较年轻化,女性患者在妊娠后疾病的症状开始出现,性激素还对免疫功能的调节有一定影响,所以有人针对这些差异做了一些思考和研究,认为雄激素在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程度的作用。例如有国外的研究发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促黄体生成激素升高,雌二醇与睾酮比值倒置,睾酮水平减少,雌二醇水平轻度升高,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后,雌二醇水平增加,雌二醇与睾酮比值转为正常,同时胸廓活动度、外周关节炎症状、腰痛、晨僵等症状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这是其中一个方面。还有一些专门针对女性患者的临床研究,比如有人对处于疾病活动期的女性患者卵巢功能进行了研究,发现未停经的患者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和雄烯二酮水平正常,雌二醇水平较非活动期患者显著降低,孕酮水平也比正常人低。
另外还有一些研究发现,不同性别患者之间HLA-B27水平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也提示强直性脊柱炎可能与体内激素水平有一定的关系。
此外,有研究发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受损的情况,原因在于对这类患者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患者体内的激素分泌无显著增加,这也提示内分泌因素很可能是强直性脊柱炎的一个致病因素。
(3)自身免疫因素: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体内,各种免疫细胞会出现异常。部分患者的免疫球蛋白会升高,而且用免疫抑制药治疗有效,这些现象揭示一个问题:强直性脊柱炎与免疫密切相关。比如在临床诊察过程中,发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多有迟发性的超敏反应低下,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90%以上血清中虽然类风湿因子阴性(缺乏抗自身变性IgG抗体),但是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中IgG、IgM,尤其是IgA水平经常增高,这说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能同时有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和体液免疫功能活跃。但是目前关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体液免疫增强的临床报道比较一致,而关于细胞免疫的临床报道则存在分歧。不管怎么说,现在一致的研究发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关节及滑膜组织内有大量炎性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浸润,而且存在T细胞应答和Th/Th2细胞因子平衡偏移,这些都说明强直性脊柱炎与免疫的相关性还是很大的。
(4)细胞因子:这里面包括Th细胞、趋化因子和IL-8,我一个一个向你解释。Th细胞中Th/Th2 失衡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性炎症有关,这个刚才咱们说过了。趋化因子中以IP210为代表,它主要由单枝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在受干扰素2刺激后产生,它在T细胞向炎症部位的迁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IL8则主要是引导中性粒细胞变性及脱颗粒的因子,是中性粒细胞激活和迁移的重要调节因子,以及进入损伤组织的重要介质,它在损伤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5)瘦素:瘦素(leptin)是-种由肥胖基因(Ob)编码的分泌型蛋白质,其结构与很多细胞因子相似,在生殖、造血免疫和其他神经内分泌系统均有一定作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
(6)II型胶原和蛋白聚糖:II型胶原和蛋白聚糖主要在软骨中,有研究认为这两种物质可能是强直性脊柱炎自身免疫反应的候选目标。虽然II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模型类似类风湿关节炎,但用蛋白聚糖免疫的动物模型却显出典型的强直性脊柱炎特征。